菁英职教网 资讯 学习资讯

安徽理工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时间: 2022-12-03 05:38:08

安徽理工大学有哪些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设立的专业主要有: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卓越计划)、交通工程、智能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五年)、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等。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9个本科专业。

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

安徽理工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

1、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弹药战斗部与爆炸技术以及在民用机械工程和工程爆破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采矿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属于多学科、宽口径工程专业。此专业直接为矿物加工工程提供矿石,然后成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

3、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4、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地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充实到生产、科研的第一线,少部分人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就读研究生,部分人进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务领域的不同就应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切实实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的要求。

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的发展: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占地约3200亩,建筑面积逾76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3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2022各专业分数线

安徽理工大学2022各专业分数线如下:

医学检验技术  467、 药学 469 、预防医学 471  、临床医学471、护理学471、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48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85 、遥感科学与技术487。

矿物加工工程 487、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48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487、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488  、勘查技术与工程 490、数字媒体技术  490、能源化学工程 490 。

学院概况: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可追溯至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经过75年辛勤耕耘,学院已形成了良好学风和教育教学传统。近年来先后荣获安徽省教育工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网页链接

各专业情况: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学科创新竞赛氛围浓厚,成绩骄人。学院牵头的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安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测绘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安徽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截至2014年底):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应用化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
二、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近32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 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大部迁至山东泰山后,留下部分组建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创新人才长期项目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2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6人。拥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3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6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6个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拥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学校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100》排行榜榜单中位居全国第64名。学校是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0余项,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中有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科研到校经费超6亿元;“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0余件。学校拥有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以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31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安徽理工大学是几本

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本。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现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学科建设:

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安徽理工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怎么样?

工程造价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具备确定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能力,从事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投标报价编制、工程结算编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建设、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或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群,从事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投标报价编制、工程结算编制等工作。
总体来说,工程造价专业比较不错的,是各大建筑、施工、招标、管理等企业公司所需要的。考生报名也可以进行选择该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导航工程有没有人读过

有。
安徽理工大学导航工程专业每年都在面向全国招收学生,但是该专业每年招收学生的数目是屈指可数的,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导航工程专业预计只招收4位学生,考生们也是争先恐后想进入该专业学习。
安徽理工大学导航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等。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集导航技术、电子技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涉及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导航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 各省都招什么专业

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在云南省招生计划中地质工程专业招生2人、环境工程专业招生2人,在江苏省招生计划中地质工程专业招生2人、环境工程专业招生2人,在安徽省招生计划中地质工程专业招生12人、环境工程专业招生23人。

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在各省招生计划

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大部迁至山东泰山后,留下部分组建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哪些专业最好

安徽理工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8]
勘测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
测控技术及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温馨提示:
本文【安徽理工大学有哪些专业】由作者职教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菁英职教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菁英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留求艺网站地图xml 湘ICP备17021685号